? ?? ?
醫院公眾號
《黃帝內經》中:“五谷為養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菜為充。”古人云:“安身之本,必資于食”,在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專門從事飲食調理的“食醫”。食物也像中藥一樣有四氣五味和歸經,也講究配伍。比如冬瓜、蘿卜、白菜等,白色、質厚的瓜菜類多性寒、味甘、歸肺、腎經,有潤肺利尿的作用,還能配合茯苓、薏苡仁等有利水滲濕的作用,治療水腫、小便不利等癥。所以食物也要根據個體的體質辨證來選擇,再根據四季氣候相宜搭配食物就能達到遠離疾病、延年益壽的目的。
春養肝:春季的飲食養生要順應春季生發,萬物始生的特點,注意保護陽氣,著眼于一個“生”字。宜食辛甘發散之品,不宜酸收之味,只因酸收之味不利于肝氣的宣發和疏泄,飲食要投臟腑所好,我們常說“春季養肝”的道理就在這里。食物選擇:豆腐、魚、大棗、豆豉、蔥、香菜、花生、甘蔗等,可配合枸杞、郁金、元胡等組膳。
初夏養心:初夏天氣漸熱,植物繁盛,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。故夏季特別提倡低鹽、低脂、多維、清淡為主。清晨可食蔥頭少許,晚飯后飲紅酒少量。宜選用鴨鵝等寒性食物。苦味入心,熱天適當吃些苦味食物,不僅能清心除煩、醒腦提神,且可增進食欲、健脾利胃。如:苦瓜、苦菜、蒲公英、啤酒、茶葉、咖啡等苦味食品可酌情選用。
長夏補脾。仲夏即夏至日到立秋這段時間,此時氣候炎熱,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,因此,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膩,多食雜糧以寒其體,不可過食熱性食物,以免助熱,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,以免損傷脾胃,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,以免化熱生風,激發疔瘡之疾。本季推薦荷葉茯苓粥,荷葉煎湯取汁,與茯苓、大米或小米煮粥即可。本食療方清熱解暑,寧心安神,還可以止瀉止痢哦??深A防IGT患者心血管并發癥,可緩解心煩失眠等癥狀。
秋季養肺,《素問·臟氣法時論》說:“肺主秋…肺收斂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補之,辛瀉之”。秋季宜收不宜散,故秋季宜食酸味收斂肺氣,辛味發散瀉肺不宜多食。所以要多吃酸味果疏,少食蔥、姜等辛味之品。而秋氣燥,易傷津液,故飲食應滋陰潤肺為宜。提倡IGT患者入秋即食生地粥,滋陰潤燥。食物宜選: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牛奶、菠蘿、枇杷、烏梅等柔潤酸收之品。
冬養陰,即“冬季進補”?!端貑枴に募菊{神大論》說:“冬三月,此為閉藏,天冰地坼,無擾乎陽,早臥晚起,必待日光,…”冬季飲食調養要遵循“秋冬養陰” “無擾乎陽”的古訓,應少食生冷,也不可過于燥熱,適當食用一些滋陰潛陽,熱量較高的膳食,如:牛羊肉、烏雞、鯽魚、豆漿、牛奶、蘿卜、青菜、木耳、香蕉等。然“冬令進補”應根據地域、年齡、體質選擇清補、溫補、小補、大補,切不可“盲目進補”,具體怎么補還得咨詢相關醫生。溫補的如“當歸生姜羊肉湯”
總之,四季的飲食處方主要遵循兩個原則:一是投臟腑所好,二是順應氣候特性。中醫將季節分為五季:春、夏、長夏、秋、冬,對應的臟腑是: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,有生、長、化、收、藏五種特性。日常飲食順應四時的規律,而不去破壞它,就能夠祛病延年。